文化觀光亮眼吸睛 台南蝸牛巷變身拚觀光
【今日大話新聞/南部新聞中心/臺南報導】
台南市政府為了保存文化與提倡文化觀光,文化局進行12處歷史街區改造,其中第11條完成的是文學家葉石濤的舊宅「蝸牛巷」,與其他街區不同的是,它除了老屋外更充滿了文學的氣息。此巷雖然地處於台南鬧區卻格外寧靜,頗有大隱隱於市之感,吸引大量年輕人前往拍照、打卡。
▲台南市長李孟諺(左四)與文化局長葉澤山(右二)視察「保西、沙淘宮歷史街區改造工程」。(圖/台南市政府提供)
保西公、沙淘宮歷史街區是台南市政府打造的地11條街區,台南市文化局指出,保西宮與沙淘宮皆為本區域極具重要性的廟宇;保西宮為五條港安海港支流番薯港末端,沙淘宮則有「濱海之地浪湧淘沙」之意象。另外,此處的老屋以二戰後為多數,但是仍有清朝、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建築。由此可知,此地傳承著台南悠久的歷史記憶,其隱含的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這裡曾是文學家葉石濤所居住的地方,而他在作品〈往事如雲〉中提到這條巷子:「在這蝸牛巷的巷頭買了老屋居住,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的宮古座戲院後頭,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。」蝸牛巷這個暱稱也就成為此巷弄的代稱了。
因為文學家的關係,台南市政府在整治此街區時,將葉石濤對此處的描述刻在石板路上,為此處添加了濃濃的文學氣息。另外也設置了許多蝸牛裝置藝術,吸引遊客注意,讓巷弄與民眾產生更多交流。經過整治之後,原本乏人問津的老巷弄,吸引了文青大眾的眼睛,民宿、藝術家、店面都紛紛進駐。
台南市長李孟諺表示,巷弄為台南的重要資產,大家順著石板路探索,就可以找到精彩的街區;而政府也將繼續協助申請整修立面的老屋,恢復街區昔日樣貌,以更乾淨、優雅的姿態重現於台南。
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,歷史街區老房子立面改造已經進行3年,迄今已完成80多戶。他也表示,為了讓居民可以認識到老街的文化價值,今年將配合中央前瞻計畫補助修復文化資產的計畫。台南市預計申請預算2000萬,針對60年以上老屋提供修繕補助。
《今日大話新聞》推出《今日話新聞》,歡迎讀者投稿,對時勢新聞提出看法。
來稿請寄~ timesbignews@gmail.com ~
文長以500字~1200字為度,一經錄用,將發布在今日大話新聞《今日話新聞》專欄區,媒體公評恕不付稿酬。
※ 請勿一稿兩投,本報有刪改權,請恕不另退件或通知。